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人体补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像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订阅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在线 > 专家文章 >

致力科学补硒 强健民族体魄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1-03-07 10:04 作者:中国补硒协会 点击:
致力科学补硒 强健民族体魄 ——访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裁尹雪斌博士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许多消费者是在保健品广告中认识它的。不过,眼下来自江苏苏州的科研人员正着力把这种防癌的微量元素与葡萄、桃子、水稻、茶叶、大闸蟹等农副产品“联姻结亲”。“虽然市面上林林总总的补硒保健品不计其数,但这些保健品的补硒概念明显已经落伍,我国新一代补硒技术的重点放在了业界正在研制培育的富硒农副食品上。”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裁尹雪斌博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我国存在众多缺硒人群   据了解,国内外科学家对硒与人体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虽少,但它与铁、锌、碘等微元素一样,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专家认为,硒具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保护视神经、保护心脏和肝脏、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重要功能,人类的“克山病”(一种心肌萎缩疾病)、肝病、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癌症等四十多种疾病与缺硒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也属低硒区。“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补充硒。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人体膳食中每日最低需求量为50微克硒,而营养补充在50-250微克硒为宜。”尹雪斌解释道。   对于我国存在众多缺硒人群的现状,尹雪斌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是最有资格、最有需要推进补硒事业的国家。”   他进一步分析说,1980年全面国土硒普查表明,我国从东北到西南有2/3地区的主要作物硒含量低于0.05微克/克,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超过1/3为严重缺硒地区,其中苏、浙、皖等长三角地区为严重缺硒区。在缺硒区,土壤缺硒,食物缺硒,导致人群硒补充不足。我国13省普查,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36微克;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对苏州工业园区调查为人均37微克,均低于每日50微克的最低推荐值。人均值不到日本的二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   科研梦想成为现实   从事学术研究的尹雪斌在2008年以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国拥有世界硒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有世界最大的高硒区——湖北恩施,资源优势极为突出。如果能在缺硒地区,让缺硒人群都能通过食物补充硒,这不是一个让国人强健体魄的绝佳途径吗?”   尹雪斌的这一科研梦想,在2008年5月终于得以成为现实。去年5月,依托苏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等一流平台,他与董事长顾培诚合伙注资创建了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   在公司短短的5个月初创时期,硒谷科技已与苏州、无锡、上海地区一些知名农业示范中心联合建立多家战略合作基地,除了为消费者生产提供一年四季均有选择的系列富硒健康水果,他们还把产品延伸到了太湖清水蟹养殖中。   “2008年10月,在中科大苏州研究院支持下,我们与中国三大富硒区之一的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恩施硒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硒谷科技将在恩施设立原材料供应基地,并搭建‘中国恩施硒资源技术开发中心’,供公司研究和开发生产的富硒产品从此有了质量地道的原材料保证。2009年6月,我们又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为富硒食品领域的发展选拔、培养人才,利用企业技术平台、博士后流动站发挥人才的作用。”   科学补硒任重道远   “补硒很重要,但要安全地补。”尹雪斌指出,“国际上公认的最安全的方式是‘食补’,这也是我和同事们着手研发富硒农副食品的初衷。”   在所有硒谷科技员工看来,硒在人体预防、保健方面的价值,以及缺硒区人群补硒的需求,催生了一个跨产业边界的新兴产业——硒健康产业;它将与多个行业对接,形成小“硒”大产业 。   谈起公司产品的价值,尹雪斌一脸兴奋:“对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而言,是培育富有机硒农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差异化竞争能力;对终端消费者而言,是提供科学补硒的途径,协助实现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目标;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以科技提升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链。”   好技术当然不能只停步在实验室。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尹雪斌带领他的团队与多个知名农业示范中心联合建立了战略合作基地,围绕不同客户的需求,他们尝试开发了多种富硒产品,包括:清水大闸蟹、生态草鸡蛋、碧螺春、黄山毛峰、无锡蠡园葡萄、树山翠冠梨、阳山水蜜桃等地方名特优农副产品 。   据了解,这些高科技农副产品目前还只是少量上市,成本相对较高,故价位约比原来产品高20%左右。但尹雪斌最后表示:“我们有信心在3-5年内,把富硒技术推广到大米、蔬菜等老百姓每天必需的食品中,同时让富硒产品物美价更廉,真正飞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实实在在为全民‘硒健康’ 做点事情。”
本文关键词: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中国补硒协会官方网站 | 协会简介 | 在线咨询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中国补硒协会 Copyright 2008-2015 © www.zgbxxh.org 联系我们
中国信产部备案编号:粤ICP备11007796号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门天作国际中心一号楼A座9层
任何网站或机构、个人不得将本网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转载本网文字或图片等信息,均须注明转自"中国补硒协会"